读书心得——《愿少年乘风破浪》---汪曾祺发表时间:2022-06-29 16:06 这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这本书,刚开始是被名字所吸引,拿到时封面图也让我有想翻开书本去看看里面内容冲动。确实和名字、封面一样,内容也是吸引人,简练朴素而能情致流溢,有意淡化了时局艰危与岁月的艰难,笔下多得是朝花夕拾的美好。由于时间关系,书城不外借,这本书我只看完前半部分。但是内容博雅有趣,值得推荐。 书中收录的都是汪老晚年创作的回忆性散文与随笔,回忆童年、家乡与亲人,回忆从小到大求学经历,怀念在西南联大求学期间遇到的诸多良师益友,介绍自己的书法、绘画、唱戏、做菜等业余爱好。 汪曾祺的父亲结过三次婚。他是一个顶聪明的人,会画画,会刻图章,会写意花卉,会摆弄各种乐器,但他最厉害的是,他与儿子的相处方式,“多年父子成兄弟”就爱会死他的一句名言。十几岁的汪曾祺学会了抽烟喝酒,父亲每次喝酒,都会给他倒一杯,抽烟也一次拿出两根,他一根,儿子一根,还总是先给儿子点上。他关心学业,虽不强求,但能够指点。汪曾祺写字不错,写过《多宝塔》之后,父亲建议练《张猛龙》,成就了汪曾祺字的风骨。 孩子总会从父母身上学到第一课,这种亲而不疏、保持个体独立的亲子关系,恰恰是家庭里最为珍贵的。在文章里,汪曾祺写道:“我觉得一个现代的,充满人情味的家庭,首先必须做到‘没大没小’。父母叫人敬畏,儿女‘笔管条直,最没意思。”对儿子的恋爱,他闻而不问,了解但不干涉。他始终相信,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。他们的现在,和他们的未来,都应该由他们自己设计。一个用自己的理想模式去塑造孩子的父亲,是愚蠢且可恶的。在这种关系下长大的汪曾祺,即使面对父亲结婚3次,也依然能够和父亲和乐相处,有着健康的人格和成就的人生。 汪曾祺老的一生,经历了很多苦难和挫折。求学时候去到昆明,在敌机轰鸣、资源匮乏中艰难学习,后来被划为右派,下放劳动,再后来关进牛棚。被平反后,因为他的艺术工作,还被邀请至天安门城楼。在这些曲折动荡里,他始终平静旷达、积极乐观,贾平凹说他:“是一文狐,修炼成老精”。在西南联大,课桌是没有的,用三个肥皂箱一摞,上面一个是书桌,下面两层当书橱、衣柜。那些年他们就在这肥皂箱桌面上写出了洋洋洒洒的论文。条件艰苦就罢了,即使学校南迁到昆明,也挡不住日军的轰炸。在雷海宗的课上,他问同学们上次讲到哪里,一同学打开笔记告诉他说,“您上次最后说,‘现在已经有空袭警报,我们下课。’”同学们跑警报都跑出了经验,预行警报是不跑的,听到一短一长的空袭警报,才动身。就在这种担惊受怕、恐惧与无畏中,联大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。环境不好,条件差,但人的志气不减。 所有读过的书、走过的路,结交的朋友、遇到的人,都会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构成,最终决定你会成为怎样的人。书以《愿少年乘风破浪》为名,借汪老的经历和文字,向年轻的我们传达出迎风破浪的豁达和勇气之意。希望迷茫的、受到挫折的你,能去读一读这本书。 上一篇读书心得——底层读后感
下一篇读书心得——沉默的大多数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