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心得——非洲猪瘟防控要点和思路发表时间:2022-02-20 17:32 当前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,对于产能恢复前景表示担忧。在局部地区,因非洲猪瘟造成的生猪去产能比较明显,部分地区高达50%,几乎没有不受影响的地区。造成如今这种局面的原因,固然有非瘟疫情的复杂化,包括病毒的污染面广、病原复杂(“野疫苗毒”、变异株),也有一些主观和客观因素。部分养猪人的防控意识出现松懈和麻痹;去年冬天,局部地区天气反常、气温奇低,比如河南地区甚至达到了零下十余度。由于猪场保温条件差、空气质量差,恶劣天气成为疫情发生的主要诱因。面对非洲猪瘟疫情的持续性、艰巨性,我们养猪人到底应该怎么办?通过系统学习、持续提升、不断优化防非策略,争取在危机中活下来、壮大起来,创造奇迹。 关于非洲猪瘟防控策略,要基于对非洲猪瘟病毒和生物安全的深刻认知。我们要知道,非洲猪瘟是一个高度接触性传染病,并且结构复杂,基因型和血清型多。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个病毒。其三不怕:不怕冷、不怕咸、不怕脏。有四怕:怕高热、怕干燥、怕强碱、怕强酸。 在有关非瘟病毒感染的试验和实践中,也有些发现超出我们的认识,令人惊异。比如,我们即使往猪身上喷洒病毒,猪甚至可以长时间不发生感染!因此,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和传播其实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和高效,在环境舒适、营养均衡、机体健康度高的条件下,病毒不太容易突破猪的防线。 对于非洲猪瘟的防控,我们应该三管齐下,包括管控源头、降低病毒载量、提升感染阈值。我们在提高猪群耐受性的情况下,是可以做到不感染、少感染、感染后不死亡或少死亡的。 首先生物安全。生物安全的本质就是使动物不感染、不发病的所有措施,包括外防输入、内防扩散。生物安全有三个原则,分别是脏净分区、单向流动、互不交叉。这三个原则是相互关联、缺一不可的。我们提倡科学、适度、精准的生物安全,但是现在很多猪场的生物安全是盲目的,无的放矢、无差别“扫射”。 要想做好生物安全,就要通过各种手段,最大限度降低病毒的载量,抓住关键控制点;要务必确保饮水安全,包括用酸化剂、过滤或者加热等手段。我们发现,肠道健康和黏膜屏障完整对于预防非洲猪瘟是至关重要的。通过采用益生菌、发酵饲料、有机酸等方法,千方百计地维护猪群的肠道健康和黏膜屏障。 比如马上要进入夏季,高温应激和南方雨季即将开始,养猪人又将面临重大的防疫压力。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:抗热应激,关注天气预报,注重暴雨预警;做好人员和物资的准备;改造设施,防止雨水倒灌;减少雨天场区生产操作;保护水源,加强饮水消毒;在雨季对周边大环境进行高频率监测;防控四害;降低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的风险。 结合恒德产品,针对非洲猪瘟的防控,重点在生物安全(MS消毒和德乳酸饮水),提高黏膜免疫(恒益素长期拌料和恒益菌饮水),抗应激提高抵抗力(恒益舒长期拌料和饮水)。 总之,养猪之道,大道至简,回归本原。养猪就是养肠道,防非就是比体系;洗消就是降载量,监测就是预警机;保健就是护黏膜,福利就是少应激;疾病是猪在抗议,健康就是战斗力。 下一篇读书心得——非洲猪瘟学习
|